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要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健全志愿服務工作體系,引導全社會爭做新時代奮斗者。
426.17萬名注冊志愿者、1.53萬個注冊組織及團體、1.48億小時服務時長……這是廣州志愿服務工作的年度成績單。行百里者半九十。廣州持續探索融入社會治理、服務百姓民生、順應時代需求的志愿服務發展路徑,建設一座人人可為、處處可為、時時可為的“志愿之城”,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原則:融入生活 全民參與
近年來,廣州大力弘揚志愿精神,凸顯特色品牌效應,讓志愿服務文化日漸融入百姓生活,全民參與志愿服務氛圍愈加濃厚。
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精心打造一批志愿服務項目的“廣州品牌”。組織近萬人次志愿者參與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第130屆廣交會、第29屆廣州博覽會等大型活動志愿服務;舉辦廣州、深圳志愿服務“雙城聯動”項目發布會暨“我為群眾辦實事”第十屆志愿服務廣州交流會,邀請穗港澳專家學者、志愿服務踐行者參加;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投、項目大賽等形式,在全市培育扶持“長者心聲熱線”“金秋送暖·義心傳城”“愛心待餐”等263個長者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圍繞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等領域組織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宣傳推選工作,全市袁淑文、梁修飛2名志愿者,華南師范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廣東省一心公益基金會2個志愿服務組織,“綠豆丁愛地球”生態環境教育志愿服務項目、藍信封留守兒童心理支持項目、“救”在身邊——應急救護培訓公益項目3個志愿服務項目分別入選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志愿服務離市民越來越近。
善小常為,志愿服務的長效高效需要制度保障。廣州市注重政策頂層設計,開展《廣州市志愿服務條例》修訂立法工作,分類制定《廣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廣州市推進社區志愿服務建設的實施方案》《廣州市紅棉老兵志愿服務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全面提升志愿服務的法治化水平。為完善組織管理體系,市文明委下設廣州市志愿服務工作協調專項小組,作為全市志愿服務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統籌指導、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全市志愿服務工作。
去年,廣州市發布首部社區志愿服務行業性報告,并編印《廣州社區志愿服務發展報告(2021)》《超大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廣州樣本”》等理論經驗材料,展現了志愿服務理論研究正朝著更深入、更系統化方向指導未來的實踐與探索。
方向:志愿者事業要跟國家發展同行
“志愿者事業要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行?!笔形拿鬓k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廣州市志愿服務工作要著眼于健全體系、打造品牌、培育隊伍,推動“志愿之城”邁向制度化、常態化、專業化發展的更高水平。
記者獲悉,市文明辦將制訂印發廣州市關于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推動黨群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等陣地設施融合建設,提高陣地資源的綜合使用效益。未來,廣州要在各區打造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并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月活動,緊扣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文明廣州等重點任務,組織“海珠區‘濕地里的奇妙自然 共享城央之美’志愿服務”“番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粵劇文化傳承”“花都區花匠‘4+N’紅色文化筑夢”等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題活動。
志愿服務歸根結底是為民服務。市文明辦計劃于今年舉辦廣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征集活動,培育發展一批黨政關切、群眾急需、優質高效的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并通過建立機關、學校、企業與中心(所、站)結對共建機制,豐富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深化“互聯網+志愿服務”,推進與“志愿時”、廣州公益“時間銀行”等平臺資源互聯互通,探索一條百姓“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相貫通的廣州志愿路徑。
數說廣州黨員志愿者
廣州推動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志愿者成為飄揚在志愿服務領域的一面鮮艷旗幟,讓廣州志愿服務的底色是紅色:
?組建專家學者、思政教師、基層百姓、青年先鋒“四個100”志愿宣講隊伍。
?打造全國首輛黨史學習主題“學習實踐大篷車”,將“紅色移動課堂”駛入各級文明實踐陣地及社區基層,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學堂”。
?開展“您的心愿、我的志愿”——黨組織、黨員“雙微”行動,在全市征集并實現微心愿4萬多個、微項目4600多個,實現群眾心愿與黨組織、黨員資源有效對接。
?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組織開展在職黨員回社區、文明交通路口結對共建等活動,25萬名以上黨員志愿者、2000多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到社區開展服務。
?印發《廣州市黨史學習教育“辦好群眾家門口實事”行動方案》,每月發布100項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我為群眾“送溫暖”“送平安”“送文化”“送健康”等專題志愿服務,累計組織60萬人次志愿者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36萬場,有效解決群眾身邊的難點、痛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