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不負重托,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
發表時間:2022-07-13來源:中國文化報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國家博物館老專家回信精神座談會發言摘編 

為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強館不懈奮斗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黨委副書記  王春法

 

  今年5月初,中國國家博物館10位老專家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工作學習情況。7月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在回信中,總書記充分肯定了國家博物館110年來的發展成就,對新時代國家博物館擔負的使命任務提出明確要求,令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在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回信精神時,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是深切感受到總書記對國家博物館的關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6次蒞臨國家博物館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3次為國博重要展覽致信祝賀,特別是此次回信后不久又給7月10日在國博開幕的“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發來賀信??倳洘崆檠笠绲难哉Z,是對全體國博人的巨大關懷和鼓勵,為更好推動國家博物館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二是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國家博物館工作的充分肯定。近幾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抓住機遇,改革創新,奮發有為,主動在黨和國家的戰略大局中找位置、選題目、做文章,圓滿完成了中央交辦的各項任務,舉辦“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新時代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巡禮展”“劉文西藝術大展”等大展特展,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國博特點的立體化展覽體系,打造多樣態的社教傳播體系,創建了文明交流互鑒嶄新平臺,培養了一支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 

  三是切身感受到文博工作者責任重大。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博物館建設發展的領軍者、示范者,地位特殊、功能特殊、要求特殊,要深刻把握自身定位,切實履行好珍藏民族集體記憶、傳承國家文化基因、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職責使命。 

  四是深刻認識到總書記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殷切期望。中國國家博物館將按照總書記指示要求,扎實工作,積極作為,進一步完善征藏體系,不斷充實藏品,不斷優化反映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藏品結構。進一步深化文物研究,努力把文物中蘊含的多重價值挖掘出來、闡釋出來,讓更多文物走上展線、擺上展臺,讓文物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進一步完善立體化展陳體系,創新展覽展示方式,打造展現彰顯民族發展歷程、記錄民族復興偉業的歷史長廊。進一步推動文物活化利用,開展文物精品傳播,推進文創衍生,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當好行業標桿,在展覽體系建設、傳播體系建設、服務體系建設、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發揮好引領示范作用。進一步推進文明交流互鑒,推進展覽引進來、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聚焦國博發展定位,順應國際發展趨勢,培養造就更多有影響力的高水平專業人才。 

  站在創建110年的歷史新起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將以總書記回信精神為指引,按照黃坤明同志的重要講話要求,在文化和旅游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做好總書記回信精神的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工作,切實發揮好行業標桿作用,更加自覺地推動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強館而不懈奮斗。 

  總書記的回信為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  王旭東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期博物館的作用、博物館工作的開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文博工作者要“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為發展文博事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故宮博物院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明確了以“平安故宮、學術故宮、數字故宮、活力故宮”建設為支撐的發展思路,形成了新時期辦院指導思想。真實完整地保護并負責任地傳承故宮及其文物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一是守護好故宮世界文化遺產,促進遺產保護、深化遺產研究。加強故宮作為世界遺產地的保護與研究工作,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北院區項目計劃于2022年內開工建設。作為“十四五”規劃重大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北院區的建成將為故宮文物的科學保護與有效展示提供有力支持,為“平安故宮”建設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強化對遺產的全面監測記錄與調查評估,加強并規范可移動文物的預防性保護管理,強化文物的基礎性保養工作。深化學術研究,以扎實的研究根基和豐厚的學術成果挖掘闡釋中華文明精華。 

  二是傳承好故宮承載的五千年中華文明,推動文物活化利用。積極開展社會合作,通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推出多樣化、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積極把博物館搬上“云端”,在“數字文物庫”公開發布高清文物影像,不斷完善“數字多寶閣”等藏品展示平臺。與專業機構合作,制作《故宮文物南遷》《紫禁城》《詩畫中國》等影視節目。通過視頻課程、網絡直播等形式推送展覽、鑒賞、講解等服務信息,構建“文化+科技”融合的數字平臺。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聯合北京62家博物館共同推出“藏品有話說”系列線上音視頻課程;與抖音公司合作推出“抖來云逛館”系列文化短視頻。 

  三是展示好中華文化,以展覽為媒介,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明交流互鑒。今年,為紀念中日邦交正?;?0周年,籌備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文物展和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文物來院展。未來還將籌備赴梵蒂岡博物館“君車將駕——清代帝王出行文物展”,引進奧地利藝術史博物館集團“歷世彌光: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藏珍展”等項目。7月2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我院為此借出914件珍貴文物舉辦了7個主題展覽。此外,不斷推進中國—希臘文物保護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為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方向。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將故宮博物院建成國際一流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領者、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為發展文博事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 

  不斷推進新時代文物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顧玉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博物館事業進入加速發展時期。2012年至今,全國博物館總數增加了2317座,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總數從542家增長到1224家,非國有博物館快速發展,每年有10多億觀眾到博物館參觀,全國博物館總數、質量、結構和服務更加優化均衡,博物館國際影響不斷提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創建110周年之際,文物和博物館工作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文博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們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宣傳,掀起學習熱潮,使博物館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總書記高度關心文物博物館工作,多次到博物館參觀,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指出“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國各類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此次回信再次對文物博物館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明確博物館宗旨定位、指明發展方向。我們要按照總書記指示精神,堅持黨的領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主業,堅守文物博物館工作公益屬性,發揮好綜合性大館的輻射帶動作用和中小博物館基本文化權益保障功能,鼓勵行業博物館建設,引導規范非國有博物館發展,深化學術研究,創新展覽展示,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不斷推進新時代文物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總書記指出,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要按照總書記指示要求,切實提升政治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堅持改革發展,按照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等九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堅持守正創新,做好統籌規劃,督促落實地方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博物館管理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與薪酬制度改革等重點改革任務的落實,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博物館建設和運營管理,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體制完善、功能完備的博物館發展格局。推動博物館與教育、旅游、商業、設計等行業跨界融合,不斷激發提升博物館發展活力,為發展文博事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 

  把新時代文博領域改革發展的重任落到實處 

  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黨委書記  李  游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國家博物館老專家回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國博創建110周年座談會并發表講話,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文物工作的親切關懷、對文博戰線的殷切期望,為推動全國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回信的深邃內涵,并將其融會到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之中,將引領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和把握文博工作的職責使命,把新時代文博領域改革發展的重任扛在肩上、落到實處。 

  面對新時代、新未來,聚焦新目標、新任務,我們廣大文博工作者更要時刻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囑托,努力為繁榮文博事業、建設文化強國、實現民族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一要融入生活,服務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我們要堅持回歸社會,激活文物的生命力。不斷優化傳播內容、豐富傳播渠道,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展現新的活力。 

  二要面向未來,拓展功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如何讓博物館收藏的文物資源轉化為人們感興趣的知識、喜歡聽的故事,讓博物館為人們提供精神滋養和文化熏陶,是博物館人需要不斷思考的命題。疫情期間,我館提出“閉館不閉展”理念,迅速由線下轉為線上,率先在全國開展網上直播活動,僅2020年上半年就組織了5組13場網上直播,在線觀眾達6000萬人次。我們積極拓展服務社會功能,參與京津冀博物館聯盟建設發展,與武漢經濟開發區合作建設魯迅書店(美術館)項目,與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聯合申報西城區紹興會館活化利用項目,推動建設全新概念的線上博物館,著力把我館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人物紀念類專題博物館。 

  三要改革創新,推動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安徽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立足自身優勢,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此次回信更明確指出,要深化學術研究,創新展覽展示。近期,我館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等九部門《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全國博物館改革發展工作座談會精神,緊緊圍繞研究型、智慧型、綠色博物館建設,努力推進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 

  講好“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故事 

  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  韓戰明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體現了黨中央對全國文物和博物館事業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學習貫徹總書記回信精神,更加堅定了我們首博人堅守初心、開拓進取的信心和決心。 

  作為首都北京的城市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始終以“辦人民滿意的博物館”為根本出發點,堅持以“品鑒智慧北京、解讀燦爛中華、中外文明互鑒”為展覽展示主線,讓這座蘊藏京城歷史文脈的文化殿堂,成為當下社會發展的文明向導和百姓生活的精神家園。 

  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博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首博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扣北京市核心功能定位,在促進北京市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直接領導下,首博在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以及展覽展示、社會教育、國際交往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北京文博文物科技保護研究與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首博設立,文??萍妓椒€步提升。5年來,首博緊抓社會關注熱點,服務國家和首都發展大局,策劃舉辦臨時展覽90余項。2021年推出的“偉大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和“秘境:秘魯安第斯文明探源”展覽,不斷激發觀展熱潮。同時,高質量開展中小學生“四個一”工程和“讀城”品牌展教活動,擴大了青少年受眾群體。5年來,首博國際友館擴大到20家,國際交往的基礎更加扎實。 

  進入新時代,首博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北京建設博物館之城重要契機下,迎來本館全面改陳提升、東館建成開放,探索形成總分館、一館多址發展模式的全新發展格局。對標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盼,首博征程漫漫,需踔厲奮發。 

  新時代的首博將以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為核心,立足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聚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在落實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實踐中,講好北京“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故事,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京華大地形成生動實踐,取得豐碩成果。 

  在新時代的博物館工作中建功立業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  劉曙光

 

  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博老專家的回信,充分體現了對博物館人的親切關懷、對文博事業的殷切希望。聯想到總書記十年來對文物、考古、博物館工作系列指示、批示、講話,我們對新時代博物館工作的根本要求、時代價值和國際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從中受到激勵,更加感到必須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守正創新,以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積極作為,在新時代的博物館工作中建功立業。當前,中國博物館協會要抓好具有引領作用的三項工作: 

  一是組織實施好“騰博基金”項目。這個基金由中國博物館協會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我們以共享、協調、統籌、均衡理念為原則,以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和文化傳播為主題,設計了博物館研究與文化傳播、基層和青年人才培養、長城沿線博物館紀念館鄉村博物館建設三大板塊十幾個項目。 

  二是建設博物館行業發展智庫。我們正在與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協商聯合成立“中國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其目標定位是建設具有國際視野、結合中國實際的博物館行業發展智庫。 

  三是以考古遺址博物館的研究、展覽陳列為重點方向,力爭在博物館的改革發展中取得突破。今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同步做好我國“古代文明理論”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轉化工作,加強對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和感召力。一方面,百年中國考古學正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考古工作不再是以發掘報告或其他研究成果的發表為結束,而是以文物保護和在博物館的展示傳播為句號。另一方面,博物館也要努力提高考古成果展覽的闡釋能力和藝術水平。我們博物館人要增強宣傳、推廣、轉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其他考古成果的行動自覺,加強對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挑起講好中華文明故事、以史育人的時代重任,更好貫徹落實總書記“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的重要囑托。 (圖片由記者盧旭攝)

責任編輯:王泓凱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辣妞范1000免费部免费视频_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_国产videosex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