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內蒙古大學:石榴花開沁書香 桃李相依滿庭芳
發表時間:2022-05-26來源:內蒙古日報

蒙古學學院舉辦“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2021級新生手拉手結對子活動。

  桃李湖畔景色美。

  “我們都是追夢人,千山萬水,奔向天地跑道……”伴隨著張舒然同學一首激情歌曲,牧西葉樂同學翩然起舞……

  這是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舉辦的“安納爾·安達”青年成長沙龍活動中的一幕,表演者正是一組結對子的“好安達”。

  “在學習蒙古語過程中,我有不會的問題就去請教牧西葉樂,她總是耐心解答。我們還一起過中秋節、參加社團活動……”提起和牧西葉樂交往的點滴,張舒然覺得很溫馨。

  去年9月,蒙古學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首次開設蒙古語言文學班。剛一入學,來自全國12個省區的25名同學就在學院安排下與蒙古語言文學基地班形成“安納爾·安達”結對子班級。

  “安納爾·安達”的意思是“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好朋友”,“安納爾·安達”多民族學生互嵌式成長社區育人項目的蓬勃生長,是內蒙古大學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師生一起成長進步、共同團結奮斗的鮮活見證。

  一顆初心,一份囑托。

  “要加強對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護,挖掘弘揚蘊含其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內涵,激勵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p>

  “同學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知識,打好基礎,增長才干,將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p>

  深情的囑托,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大學各族師生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為這所歷史悠久的北疆學府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作為我們黨在民族地區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內蒙古大學始終視民族團結為生命線,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貫穿于辦學治校、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各環節,以實際行動踐行民族團結教育的使命擔當,引領廣大師生把個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國家和事業之中。

  這段時間,學校在蒙古文古籍整理挖掘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胡仁烏力格爾(300部)整理與研究》《哈斯寶與紅學研究》通過結題驗收?!掇r牧交輝:多維視角下的戰國秦漢時期北方長城》《清代蒙古族別集叢刊》《神駿走過的記憶》等一批高水平科研著作面世,透過不同視角,還原內蒙古各民族發展史上厚重的記憶,見證團結奮斗、融合發展的歷史。

  “我們必須擴展視野,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深度整理蘊含在民族文化經典中的民族團結深刻內涵,講好中國故事,這是文學研究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蔽膶W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表示。

  與此同時,自治區重大專項“東北亞語言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項目各項研究任務基本完成,“蒙古文古籍文獻數字化工程”項目正式啟動,這兩個科研平臺的建設,為蒙古文古籍的搶救、保護、傳承、開發和利用提供重要支撐。

  “我們的目標是建成一個存儲數字化蒙古文古籍文獻最多、檢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國際一流蒙古文古籍文獻數字化中心,為我國民族文化建設及相關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信息化新平臺?!泵晒盼墓偶墨I數字化工程項目實施負責人飛龍說。

  2020年,內蒙古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獲國家四部委批準建設。作為承擔著重要使命的國家基地,學校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打破壁壘布局謀篇,匯聚多團隊力量,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等學科群建設,協同經濟、法律、管理等學科領域共同發展,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圍繞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學校在北方民族歷史文化、古籍文獻保護、少數民族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領域開展協同創新研究,取得了《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10卷本)、《內蒙古牧區工作成就啟示研究(1947-1966)》《蒙古馬精神》等一批科研成果,為傳承和發揚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解決當代中國民族問題、民族地區發展問題提供了高水平理論支撐和決策咨詢。

  學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陣地。為更好地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把民族團結和思想政治教育做實做深,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解讀》《習近平法治思想解讀》等納入通識教育選修課體系,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思政課課程群建設。還在全區率先開設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將黨的民族理論和方針政策有機融入本科生思政課。在“旗幟·領航”思政課教學實踐改革中,通過以項目帶教學,以教學促科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整個教學與科研過程中。

  轉軸撥弦,輕攏慢捻……“學生理論學習輕騎兵”宣講團成員白冰,演奏了一首紅色革命樂曲《南泥灣》。伴隨悠揚婉轉的旋律,300多名師生重溫和學習了革命戰爭年代南泥灣大生產那段艱苦而又光輝的歲月……

  “學生理論學習輕騎兵”的組建與推進是學校將理論宣傳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課教學主渠道主陣地的實踐探索,這支宣講團,以騎兵的姿態,通過詩歌朗誦、微課堂、故事分享等形式,讓新時代黨的理論光芒在青春旗幟上高揚。

  同時,學校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大力推進7個課程思政示范學院、263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建設,構建全覆蓋、全類型、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人心、深深扎根。

  在溫暖友愛的校園大家庭里,各族師生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草原雄鷹·創新之家”“駿馬舞蹈團”“牧歌合唱團”, 一個個學生社團意趣盎然、拔節生長;“我的肩膀能挑多重的擔子”“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一場場主題活動、團日活動,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依托“桃李大講壇”“北疆理論風景線”等學習陣地,新時期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匯聚為共同進步的合力……蓬勃發展的校園文化,凝青春之姿、聚青春之力,繪就著一個個民族團結進步的“同心圓”。

  沐浴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牢記“國之大者”,學校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作為“三全育人”的著力點,整合優質資源、匯聚育人合力,逐項分解育人各環節的工作目標、責任主體和具體措施,構建了“黨委主責、思政主題、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學主線、隊伍主力、制度關鍵、服務保障”的工作體系。

  利用校史館、民族博物館等自治區級教育基地,學校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文化普及和文明培育活動,激勵各族干部群眾鼓足干勁,合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沁潤書香,滿庭芬芳。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內蒙古大學各族師生意氣風發、砥礪奮進,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一起守護好北疆大地這片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亮麗風景線?。ㄓ浾?白蓮)

責任編輯:楊 學靜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辣妞范1000免费部免费视频_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_国产videosex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