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廣寧各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特色工作品牌為抓手,優化校園環境,拓展活動陣地,開展各類特色校園創建活動,形成了“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辦學格局,為學生們全面成長、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平臺。
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廣寧縣積極開展省、市、縣三級名教師、名校(園)長、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遴選一批師德高、業務精的骨干(黨員)教師擔任工作室主持人,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全力推進“雙培”機制,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水平,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廣寧縣不斷完善工作室建設體系,實現工作室覆蓋面最大化。多舉措培訓指導工作室主持人,多維度提促工作室學員成長。通過組織專題會議,邀請專家作專題講座,外出訪問名校等方式對工作室主持人進行專業培訓,將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帶給廣寧教師,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提高廣寧中小學校長的教育管理能力、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各名師工作室結合片區教研活動,積極開展“送課下鄉”“同課異構”“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等活動,為片區送去優質的課堂和資源,擴大了工作室“示范帶學”范圍,讓更多的學校師生享受優質教學。
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精心營造成長沃土
以文化人,育心于無聲;三全育人,育才于有形。廣寧縣結合創建廣東省“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實驗區工作,相繼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以“寓教于樂,寓教于學”的形式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每年春季、秋季學期開學,組織全縣中小學校參與“思政第一課”,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堅定不移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努力成長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清明節期間,開展“緬懷英烈,強國有我”網上祭英烈活動,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定期組織學生來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觀看紅色教育影片《最可愛的人》;利用每周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學生承諾錘煉意志、學習本領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立志報效祖國,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廣寧縣各校通過加強做好黨建工作、開展“學百年黨史,做時代新人”“童心向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活動,強化學生們愛黨、愛國、愛社會的情感,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格,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
推進文明校園建設 打造特色工作品牌
良好的環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土壤”。廣寧縣將文明校園創建作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一環,各校走出了獨具特色的“創建之路”,全縣文明校園創建佳績成效顯赫。
廣寧縣第六小學將“竹文化”融入到學科教學之中,以“竹”為載體,以“竹文化”為核心,開展誦竹、畫竹、寫竹、舞竹、唱竹、編竹、雕竹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同時成立了“竹編”工作坊,誠邀民間著名竹編藝術人盧水仙作為兼職竹編藝術導師,指導學生日常竹編教學課程,讓“竹編”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使得“竹”文化成為了學校的教學育人的特色品牌。
廣寧縣第一小學科學設置藝術教育課程,投入資金建設藝術教育校園環境,如今藝術教學場室齊備,有專業美術室、書法室、多媒體音樂教室、舞蹈排練室等,成立了版畫、書法、水墨畫、尤克里里、舞蹈、合唱等多個社團,為師生搭建藝術展示平臺。
學校還結合“養正”文化特色的創建,先后舉辦了“養正杯”書畫比賽、“養正共鳴·校歌同唱”養正杯歌詠比賽、“弘中華魂·正少年志”文藝匯演等主題活動,組織舉辦一年一度的“校園藝術節”,不定期開展作家進校園、書法家進校園、畫家進校園等活動,讓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為學校藝術教育增添“活力”。
廣寧縣第三小學秉承“揚中華美德,育文雅少年”的辦學理念,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構建雅致校園,培訓儒雅教師、開展雅行活動,培育陽光少年。
以傳統文化和雅行文化為主題,建設了雅園、雅亭、雅臺、孝角等校園景點,學生置身其中得到身心的陶醉、靈魂的升華。創建陽光班級,張揚個性,譬如:“雅言苑”“雅行榜”“文雅園”“理想舟”“雅行小能手”等,形成各班獨特的文化氛圍。
立足于學生小事上的修養,開展“我是雅行使者”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舉辦“童心迎墨客,雅韻伴書香”書畫名家進校園活動,促使學生們得到春風化雨般的熏陶。深入開展傳承“非遺”的研究和創作活動,豐富學校文化內涵,促進雅文化的建設。
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如今,廣寧縣的文化特色學校似“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校園里的特色文化活動育人育心,為廣寧縣的文化特色學校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