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原點無雙地,萬里絲途第一津?!比涨?,夏日的陜西省咸陽市湖景區波光粼粼,各地游人紛至沓來,一河渭水滿城詩,湖光山色荷韻香。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城市相得益彰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文明創建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更是腳踏實地的民心工程。近年來,陜西省咸陽矢志不渝、久久為功,繼續推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沒有終點。
建管并重 同心共建文明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秦地咸陽,身處華夏文明長河發端之地,見證了大秦帝都的輝煌,也記錄了13朝京畿之地的榮耀。
走進新時代,守望文明是每個咸陽人的責任,更是使命。
自2005年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咸陽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的理念,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的總體思路,全面謀劃,全民動員,全力奮戰。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十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幾經調整,但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物質文明、生態文明、精神文明的努力目標都不曾改變。
制度嚴格,獎罰分明,一切并非虛設。咸陽成立全國文明城市領導小組,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掛帥,市級分管領導分片包抓、靠前指揮,部門全力以赴,市、區整體聯動,群眾踴躍參與的工作格局,保證了創建工作有序、有效、有力開展。
市委文明辦牽頭抓總負責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統籌推進,對秦都、渭城兩區所轄街辦、社區,114個市直部門(單位)、10個醫院、全市學校等進行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測評。
經過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2017年,咸陽榮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稱號,實現了全市人民的夙愿。
咸陽攻堅克難、上下一心,一步一個腳印邁進,一步一個臺階提升,成功摘取了全國文明城市桂冠,把原本不敢想的事奇跡般的干成了,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咸陽人深知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重在建設,貴在堅持。多年來,咸陽人用雙手不斷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久久為功、矢志不渝!
凡人善舉 德善之光耀古城
芳草萋萋,必有良田沃土;繁星熠熠,自有皓月長空。
兩千多年前,徙木立信、一言九鼎的佳話至今閃耀道德的光芒,兩千多年后,從吳運鐸到趙夢桃、邵小利,從“張思德服務隊”到小桔燈公益組織、從“夢桃小組”到呼秀珍宣講團,從扎根基層的“三秦楷?!绷涸龌嚼鄣乖诨鶎愚r村的好書記……從個體到群體,“咸陽好人”傳導著城市的文明熱度。
在這片熱土上上演的一個個動人故事,如同一篇篇動人心弦的樂章讓人回味感嘆、熱淚盈眶。中省媒體將“咸陽好人”現象總結為“蒲公英效應”,這既來自于內心的力量也得益于外部的培育。
好人評選在全市社會各層面實現了全域覆蓋,善行義舉榜走上街頭,好人事跡被各種形式傳播;1500萬元的道德扶助基金讓每一個遇到生活困難的好人感受“好報”;在“踐行核心價值觀,爭做最美咸陽人”活動中涌現出的最美青工、最美家庭、最美醫生、最美教師……無不被高看一眼、厚待三分。
咸陽好人像蒲公英到處開花,也讓咸陽成為一座“志愿者之城”。
在渭城區樂育路社區,有一支由退休老黨員自發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在長慶石化社區試點推行“享惠家”APP和“物小寶”小程序,為小區居民提供維修、網購、繳費、咨詢等14種“線上+線下”服務,基本實現了“15分鐘快速響應、30分鐘及時回復、24小時圓滿解決”。在秦都區西蘭路街道辦的黨建服務中心,一棵心愿樹上滿載居民愿望,黨員主動認領,志愿服務;由市民自發組織的趙銀鳳愛心中心已經有超過500名的志愿者……在咸陽,共有2500多個志愿組織,近30萬名注冊志愿者活躍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們來自于民間,服務在民間,傳播在民間。
人人崇德,風氣歸善。咸陽多年來持續開展“道德講堂”“一刻鐘文明講堂”“車讓人·人守規·共文明”“家風孝道”“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等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組織評選“中國好人”99人次、“陜西好人”149人次、“咸陽好人”441人次,呼秀珍、梁增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
補齊短板 以人為本增福祉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日前,走進渭城區愿景園小區廣場,一排排智能垃圾箱整齊劃一,垃圾分揀臺干凈整潔,垃圾分類投放已成為這里居民的一種日常生活習慣,投放準確率達到90%。
愿景園小區是渭城區首家“四分類四清運”的示范小區,社區采取紅黑榜的方式,對垃圾分類積極性高、做得好的居民進行表彰獎勵,對做得不好的居民進行批評教育。
據悉,愿景園小區有990余戶、3000多名居民,轄區采取入戶宣傳、文藝晚會、微博、微信公眾號、知識培訓等多種方式,引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并積極投放。
如今,咸陽城區設置智能分類箱149組,積分兌換亭37個,覆蓋35處辦公場所的184個機關事業單位,62個居民小區,8個大型企業和10所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的機關事業單位665個、學校107所。
咸陽始終堅持“為民利民惠民”的創建理念,完成24條道路改造工程,修補主次干道158條,改造56條道路路燈,新改建公廁460多座,配套垃圾收集設施1300多臺,整治提升鳳凰廣場、火車站廣場等12個廣場,新投放公交車300輛、公共自行車3000輛,啟動智慧公交電子站牌替代工作。
老舊小區改造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兩年前,咸陽紡織集團一分廠的孫寶軍住進了明亮的安居小區并結了婚。彩虹小區122號樓的楚桂蓮老人同2000多戶老舊小區居民一起享受到了舊樓加裝電梯的便利。
截至目前,老舊小區投資2000萬元,雨污分流在建項目9個,累計約10.42公里,投資約2.77億元,全部用于民生工程。
“軌道交通讓出行更加方便,出門不遠就是公園,便利店、超市購物方便,生活在咸陽,讓人很安逸!”市民感嘆。
咸陽市把“為民創建”作為宗旨,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以人民滿意度為標尺,著力補齊發展短板。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增加停車位、拆除違建、提升改造老舊小區……一座品質新城正在加速呈現。
近年來,咸陽市把新增財力的80%以上和財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每年為百姓辦好30件惠民便民實事。這些年,從整治車輛亂停亂放到大力實施緩堵保暢,從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到鄉風文明進萬家,從環保世紀行到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咸陽聚焦群眾關心關注、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始終堅持將創建工作與推動城市發展、改善群眾生活同頻共振,堅持城鄉一體、全域創建,秦都區、渭城區奮力推進主城區建設,彬州市全力沖刺全國文明城市,興平、旬邑、三原加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步伐,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單位16個、全國文明村鎮5個,省級文明單位100個、省級文明村鎮7個、省級文明社區13個,全域文明創建工作取得新進展。
大手筆推進城市主干道高標準升級、雨污分流改造、渭河南岸綠化等一大批城市美化靚化工程,精細化推進背街小巷改造、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治堵緩擁等民生項目,形成了城市美景和惠民工程星羅棋布、相得益彰的美麗畫卷。
從城市到鄉村、從社區到家庭、從村鎮到農戶,精神文明創建已然成為全民參與、普惠百姓的民心工程,為全市改革發展匯聚正能量、釋放新活力。
共享共建 努力打造宜居城市
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是培樹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品質的過程。
市委、市政府持續優化環境、強化管理,推動咸陽日益成為城市功能更全、人居環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的宜居之城。
奧體中心、市民文化中心、清渭樓美術博物館、029藝術區、鄉村記憶主題雕塑館等一大批承載秦風秦韻、彰顯文化獨特魅力的重大文化設施相繼投入使用,使咸陽的文化底色更加鮮明。
當前,全市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128個,其中130個鎮(街道)全部建成文化站,1998個村(社區)全部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
城市治理水平越來越優,互聯網、大數據便民惠民,立法工作促進依法行政、依法執法,掃黑除惡戰果豐碩。咸陽鐵腕推進治污降霾,保衛“咸陽藍”幸福指數在微信朋友圈不斷刷屏;咸陽扎實開展城區“大清洗”,從嚴整治城市“十亂”,栽植顏色多樣的月季美化街道,讓咸陽城市更加美麗宜居。
今年花開逛咸陽、花好月圓話咸陽等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咸陽持續推進社區、校園、行業文化藝術節,組織開展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慶?;顒?、省十六運、國際風箏節、渭河馬拉松等一大批網上網下置頂飄紅、文明新風充分彰顯的重大宣傳文體活動,推出了《一個都不能少》《信·守》《無翅飛翔》等一大批以“身邊好人”為原型創作的文藝作品,成為鮮活的價值觀、有形的正能量,凝聚起團結奮斗、追趕超越的堅強合力。
在持續進行的鞏固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成果工作中,咸陽接待全國各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考察團23次,榮獲各類國家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38個,各類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104個,相關經驗做法得到推廣,“西部名市絲路名都”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城市發展更有溫度,人民幸福更有質感。
一項項溫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繼出爐,一件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落到實處,共建共享、為民惠民,從藍圖目標變成身邊現實。
善作善成,久久為功,咸陽的明天會更美好!站在新的起點,咸陽人正以昂揚精神風貌,堅持“牌子拿到手、創建不松手”,牢固樹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永遠在路上”的意識,堅持干勁不松、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全力推進文明城市鞏固提升工作不斷向縱深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