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延河水,巍巍寶塔山,熠熠新征程。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而延安魯藝,是“藝術為人民”思想的圣地,是文藝工作者的精神家園。
5月23日,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發表8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我作為與會藝術家代表,深切感受到繼承和弘揚《講話》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廣大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80年前,《講話》開啟了黨領導文藝工作的里程碑,明確了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局和戰略高度,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指導推動新時代文藝工作不斷向前。
吳為山 延安窯洞對
雕塑 235×286×145cm
作者分別捐贈給延安文藝紀念館和延安革命紀念館
作為中國美術館館長,作為一個在《講話》精神指引和感召下成長起來、躬逢新時代中國文藝盛世的文藝工作者,我的內心充滿感懷。
我始終難忘2016年10月15日那個延安的夜晚。其時,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兩周年,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在陜西延安盛大開幕之時。當晚10點,我專程到延安魯藝拜謁,置身于窯洞舊址,在只有手電筒照明的情境之中,凝視一幀幀照片和一件件革命文物,一種歷史的時空感、時代的自豪感以及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的強烈責任感涌上心頭:要以實際行動弘揚延安革命文藝精神。
為了人民 涌動藝術創作不竭源泉
人民,始終是毛澤東同志《講話》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的核心詞匯。為了人民,是文藝工作者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以美鑄史,永載史冊!包括延安版畫在內,中國美術館寶庫中的那些經典之作,是在黨領導下,一批批優秀美術家以丹心、以真情、以大美為人民創作的文藝碩果,是《講話》實踐偉力的印證。
近40年來,我創作了600多件弘揚中國精神的雕塑作品,其中70多件聚焦紅色主題。1985年,23歲的我為家鄉江蘇鹽城創作了雕塑《新四軍東進》,成為我此后紅色革命題材創作的“先聲”。2021年,我主創并帶領中國美術館團隊完成的大型主題雕塑《旗幟》,已經成為廣大群眾參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攝影留念的標志性背景。近日,中國藝術研究院推薦發布了《在“講話”精神的照耀下百部文藝作品榜單》,我于2007年創作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組雕》榮列其中。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人民的覺醒和奮起,都促使我將個人情感與民族情感相融,最終作品以極強的審美張力感染了國內外觀眾。
吳為山 百萬雄師渡大江
浮雕 390×1400cm
2019年9月,落成于香山革命紀念館
共商國是——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浮雕 278×910cm
2019年9月,落成于香山革命紀念館
吳為山 百年豐碑
雕塑 465×290cm
2019年5月4日,落成于法國蒙達爾紀火車站前的“鄧小平廣場”
吳為山 馬克思和恩格斯
雕塑 180×150×250cm
2021年10月14日,落成于延安魯藝文化中心
吳為山 焦裕祿
雕塑 110×50×80cm
2018年9月1日,捐贈蘭考焦裕祿紀念館
吳為山 陳望道
雕塑 220×120×82cm
2021年6月11日,落成于上海復旦大學陳望道紀念館
從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到孔繁森,再到南仁東、袁隆平等時代楷模,從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導師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從“真理的味道是甜的——陳望道”到“百年豐碑”,從“古田會議的毛澤東”到“延安窯洞對”,從“新四軍東進”到“百萬雄師過大江”,從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組雕到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組雕,我的創作無一不是在謳歌偉大的中華文化、謳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謳歌偉大的人民、謳歌偉大的時代。實踐證明,只有為了人民,才能有不竭的創作源泉,只有熔鑄民族與時代的精神,才能讓藝術能真正留得下來。
大美丹心 活化經典真誠奉獻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美術館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為遵循,圍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典藏大家藝術精品、加強國際國內交流、促進當代藝術創作、打造美術高原高峰、惠及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職責踔厲奮進。中國美術館是展現新時代中國文化精神的重要窗口,多年來,依托于13萬件藏品,策劃和舉辦了一系列弘揚中國精神的重要展覽,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
回顧歷史,1963年5月23日,適逢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1周年,中國美術館開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毛澤東同志題寫的“中國美術館”的金色匾額,熠熠生輝。而中國美術館收到的第一批藏品中,就有大量來自延安魯藝的版畫家們捐贈的作品。
古元 延安風景 版畫
8.5×12.9cm 1943年 中國美術館藏
力群 魯藝校景 版畫
13.9×9.4cm 1941年 中國美術館藏
王大化 延安寶塔山 版畫
4.6×7.3cm 1940年 中國美術館藏
張映雪 陜北風光 版畫
20.6×26.8cm 1945年 中國美術館藏
胡一川 開荒 版畫
24.8×22cm 1939年 中國美術館藏
胡一川 牛犋變工隊 版畫
11.4×18.8cm 1943年 中國美術館藏
戚單 打水澆地,防旱備荒 版畫
13×18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胡考 拾糞 版畫
7.8×9.5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陳叔亮 鉛印突擊工 版畫
12.8×17.6cm 1940年 中國美術館藏
張望 延安鄉干會議 版畫
12×16.2cm 1941年 中國美術館藏
王流秋 宣傳隊 版畫
10×15cm 1942年 中國美術館藏
王流秋 三邊的冬學 版畫
13.8×21.2cm 1945年 中國美術館藏
彥涵 選舉 版畫
13.4×19.5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焦心河 縫寒衣 版畫
25.4×21.6cm 1938年 中國美術館藏
郭鈞 講新法接生 版畫
9.9×12.7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計桂森 婦紡小組 版畫
18.4×13.4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王式廓 改造二流子 版畫
16.4×25.6cm 1947年 中國美術館藏
古元 減租會 版畫
13.5×20cm 1943年 中國美術館藏
古元 馬錫五調解婚姻訴訟 版畫
18×28.7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江豐 清算斗爭 版畫
22.1×32.1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羅工柳 馬本齋的母親 版畫
12.8×17.6cm 1943年 中國美術館藏
彥涵 搏斗 版畫
15.7×24.1cm 1943年 中國美術館藏
彥涵 當敵人搜山的時候 版畫
22.2×18.5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沃渣 奪回我們的牛羊 版畫
8.5×11.6cm 1945年 中國美術館藏
鄒雅 破碉堡 版畫
7.7×4.7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劉蒙天 搶渡大渡河 版畫
21×22cm 1945年 中國美術館藏
牛文 練兵習武 版畫
19.5×19cm 1945年 中國美術館藏
夏風 自衛軍打靶 版畫
12.8×16.6cm 1945年 中國美術館藏
張映雪 歡慶解放 版畫
18.5×15.2cm 1948年 中國美術館藏
夏風 從敵后運來的勝利品 版畫
10.8×24.3cm 1944年 中國美術館藏
力群 飲 版畫
19.1×14.1cm 1941年 中國美術館藏
馬達 冼星海像 版畫
14×10cm 1939年 中國美術館藏
劉峴 延安新市場 版畫
10×9cm 1942年 中國美術館藏
劉峴 延安溜冰 版畫
9.6×11.1cm 1941年 中國美術館藏
劉峴 陜北小景 版畫
10×9cm 1941年 中國美術館藏
劉峴 鞏固團結,抗戰到底 版畫
9.1×10.2cm 1938年 中國美術館藏
為紀念《講話》發表80周年,5月23日,中國美術館推出“以人民為中心”主題線上展覽。展覽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回延安”,就呈現了近年來中國美術館與延安展開的系列合作:在《講話》發表7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五周年、六周年、七周年以及建黨百年等不同時間節點,中國美術館在延安多次舉辦展覽,以典藏活化的美術經典奉獻給延安人民。我本人也兩次受邀以“延安·延安”為主題,分別在延安魯藝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舉辦展覽。此外,在延安文藝紀念館設立中國美術館延安魯藝展廳,以美術經典持續奉獻觀眾。
經典的文藝作品為延安人民帶來美的享受,而對于我們來說,更是在延安汲取紅色文藝的精神滋養。延安的同志多次表達對中國美術館和我個人的感謝之意,但從內心講,我更把在延安舉辦展覽、向延安捐贈作品看作是向延安人民交上一份“作業”:《延安窯洞對》《文藝為人民——毛澤東同志在魯藝》《走向大魯藝》《文藝的號角》《延安延安》《浩氣長存》《三戰三捷》……這些踐行《講話》精神的塑魂之作,都是我向人民獻上的藝術丹心。
永葆初心 賡續延安精神紅色血脈
弘揚延安精神,加強價值引領,中國美術館多次在延安舉辦研討交流活動,我還主講了“以美鑄魂——經典美術作品中的黨史”公益黨史課。特別讓我感動的是,無論是研討會還是黨史課,都有很多年輕人參與其中。烽火歲月里全國的進步青年向往延安,將革命理想融入到偉大的時代洪流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藝,但精神的代代傳承是文藝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基因。
吳為山 文藝的號角(左圖)走向大魯藝(右圖)
浮雕 1150×400cm×2
2021年7月15日,落成于延安文藝紀念館
從延安走來的周巍峙先生是我的同鄉,我曾為他塑像。周老不僅善于發現人才,而且以一位馬克思主義文藝大家的情懷鼓勵與提攜年輕的文藝工作者;當年在延安魯藝為革命戰士塑像的王朝聞先生是美學家、雕塑家,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首任副所長。我作為該所的第八任所長,曾開設“王朝聞學術講壇”,向青年人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在延安時期以版畫喚醒民眾的版畫家劉峴,生前曾任中國美術館研究部(原收藏保管部)主任。他于1939年在延安魯藝任教,受到毛澤東同志的高度肯定和親筆題詞:希望他“為創造中華民族的新藝術而奮斗”。這三位對我有直接影響的前輩都是延安培養的文藝大家,其中,王朝聞和劉峴于1942年直接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
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文化和旅游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美術館不斷加強黨建,引領全館人員特別是青年同志做新時代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當電影《周恩來回延安》主創人員來館講述延安故事時,很多年輕同志深受感動和鼓舞。我本人也應全國政協、中國文聯等單位邀請,多次到各地寫生、宣講,分享對革命文藝傳統的理解與認識,讓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成果惠及于民。我也通過政協提案等方式多次發表讓紅色的經典美術作品走進大中小學、走進教材、走進黨校、走進社區的建議,以加強對青年一代的思想引領。
80年前,延安文藝的號角一經吹響,大批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實現了從“小我”走向“大我”的跨越,他們獲得了人民的認可,為時代留下了經典。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以來,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繼承光榮傳統,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是中心,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姿態,以大美之藝,為人民畫像,為時代明德。
建黨百年之際,延安魯藝與中國美術館共同設立了“為新時代人物塑像工作室”,青年一代的美術家們積極參與其中,塑人鑄魂。
寶塔山高,延河水長,大美為民,初心永在?!吨v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將指引我們再出發,再邁進!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